一场充满算计的婚恋关系注定没有赢家! 发布日期:2025-04-25 作者:胡晖 10446

 

 

山西大同“订婚强奸案”随着二审的宣判,一个被定为强奸罪成立,一个处于舆论的风暴当中。两人原本是恋人,都曾期待携手走进婚姻,但是一场强奸案改变了这一切,两个年轻人的命运都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。在这场充满算计的较量中,法律制裁了犯罪者,但在情感上,没有任何人是真正的赢家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今天不聊法律,就聊聊现代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婚恋观。

 

在那“有情饮水饱”的年代,大家婚恋中追求的是纯粹而美好的感情。而随着经济的发展,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,彩礼不断攀升,当婚姻的成本远远超出年轻人的承受能力时,结婚便成了一种奢侈。婚姻要么让年轻人望而却步,要么让普通家庭背上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
 

本案男女双方在协商结婚时,也绕不开高额彩礼和房屋加名,双方在彩礼和房屋加名上面反复撕扯,各种算计,最终都未能遂心如意。

 

这场悲剧应当让我们所有人反思:婚姻需要褪去物质算计回归情感本真。唯有让婚恋回归美好的感情,让“白头到老”的信念超越物质算计,才能避免更多“订婚强奸案”式的双输悲剧。

 

 

 

 

那如何让婚恋关系挣脱物质枷锁,回归情感?

 

一、重构价值认知

1、区分必要需求与消费陷阱

人们大多数痛苦和焦虑来源于欲望和攀比。可日常生活当中,很多非必要消费,如奢侈品消费和攀比性支出,完全只是为了面子消费而已。现代婚恋市场存在大量的误导性观念和消费陷阱:订婚戒指必须是钻戒、婚礼必须五星级酒店、蜜月必须欧洲游……这些被商业包装的“爱情标配”让年轻人陷入消费误区和消费陷阱。因此,年轻人应当建立必要物质与虚荣消费的界限。优先保障基本生活质量,而非盲目追求奢侈品消费或攀比性支出。

理性消费的本质是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体系:当您能明确回答“我是谁?我需要什么?什么能真正提升我的生活?”时,自然能屏蔽掉各种消费陷阱。

 

2、男女双方“三观”的匹配更重于“客观条件”的匹配。

“三观”一般指的是人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“客观条件”一般指的是人的身体状况、教育背景、经济条件等。

“三观”是双方长期相处的一个重要基础,因为“三观”差异会体现在具体行为中:

消费观念(节俭VS享乐)

家庭分工(传统角色VS平等协作)

育儿理念(严格管教VS自由成长)

……

这些实际问题的分歧可能会导致双方频繁争吵,“三观”匹配的伴侣在解决矛盾和冲突时,会比一般的伴侣更容易、更快速,其核心在于双方的价值观是趋同的,不会因为存在很大的认知差异,而导致引发双方持续消耗性的冲突和内耗。

 

因此,年轻人找伴侣,在了解对方“客观条件”时,更应该看重对方的“三观”。而现实婚恋中,很多年轻人往往是只看对方的“客观条件”,而忽视了“三观”的重要性。男女双方成长于不同的家庭,“三观”存在差异很正常,但是有些差异是可以磨合的,有些差异属于“不可逾越的鸿沟”。

 

回归到婚恋中的彩礼。婚姻的本质应是情感契约而非是经济契约。而彩礼作为自古流传下来的婚俗,双方家庭都应本着儿女幸福的原则理性的对待:

达成价值共识:双方家庭应提前讨论彩礼性质是“仪式象征”还是“新家庭的启动资金”,切勿将彩礼异化成“家庭扶贫”或“面子攀比”,更不能将彩礼等同于“卖身契”。

具体解决方案:大额彩礼建议通过银行转账并备注用途,可书面约定彩礼使用方向(如仅用于婚房购置、育儿储备等)

 

当然,若彩礼金额确实已超过家庭的承受能力时,也不用打肿脸充胖子,直接向对方提出已超过其承受范围并取得对方的理解,如果对方坚持不让步,这恐怕属于“不可逾越的鸿沟”,在理性评估后,可以选择分手,再寻找“三观”匹配的伴侣。

 

二、情感的双向奔赴

幸福持久的婚姻是情感的双向奔赴。传统婚姻中,男性通过对家庭的经济贡献获取女性提供的情绪价值,但当现代女性也能走入职场,经济独立时,这个局面将面临被打破,越来越多经济独立的女性也渴望对方能够提供情绪价值。婚姻中,女性对“被看见”的心理诉求已超越物质保障,成为核心期待。因此,认同双方平等和相互扶持、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、并尊重对方的独立性的男性在现代婚恋市场会更具有竞争力。这意味着,高情绪价值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其经济上的不足。当社会从单一的物质追求转向精神契合度、情感成熟度等多维角度时,这才更能促进年轻人建立健康婚恋观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婚恋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深度结合,而当下许多婚恋悲剧的根源,在于将婚姻异化为一场“资源置换”的交易。真正的婚恋革命,不在于取消或妖魔化彩礼,而在于培养年轻人健康的婚恋观,当年轻人学会用价值观筛选伴侣、用同理心经营关系,用共同成长代替索取时,自然能打破物质的枷锁,抵达情感的本真。

 

返回